欢迎来到极速体育app_极速体育直播-平台*官网官网
当前位置:
访问量:
部门栏目访问量:
行业报告
科研精英丨核理化院三所有个勇担国任的“尖兵团队”
时间:2022年09月22日 来源:《中国核能》2022年第四期 点击量: 分享:

在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有这样一支敢想,敢拼的队伍,他们团结一心,通过多年努力攻关,先后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要科研和工程项目,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某技术领域空白,推动了我国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为特殊材料加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

这支队伍就是核理化院三所团队,他们继承老一辈核工业人的光荣传统,勇担国任、勇立潮头、勇毅前行,以实干和担当践行“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付出智慧和汗水,成长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排头尖兵。

1663831485546883.jpg

“不忘初心使命,保证完成科研任务!”

“在科研项目现场,要说谁的精力最充沛,那一定就是‘铁人’王鹏!” 大家常说王鹏是个“铁人”,因为在项目现场随时都能看到他奔波的身影。每到项目实验,他就一连几天不回宿舍,累了就在现场撑个折叠床或椅子睡两三个小时,等天一亮同事们上班了他又开始和大家讨论工作。

王鹏硕士毕业后进入三所工作,主要负责设备调试总体设计。在调试工作中,王鹏作为“操盘手”,协调内部团队、相关方开展工作。对王鹏来说,不论是项目安全、质量、时间、进度都需要全面把握,不断研判调试前置条件、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顺利打开调试工作面。王鹏经常说:“要把整个工作的进度安排好、设计好,要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科研工作中,王鹏时常面临任务接口多、强度高、难度大的问题,为保证科研工作能够按时完成,他带领技术团队大胆尝试、细心调整,与领导反复修改确认方案,解决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作为所长助理,王鹏始终与大家战斗在一线。为了抢抓进度。他带着团队从天亮就出发,一直工作到深夜。科研攻关阶段,他连续三个月“住”在实验室里,只为全力保障实验顺利进行。

王鹏很珍惜这次参与项目的机会,在这样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中,他觉得自己很幸运;能为祖国的核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对他来说更是莫大的荣幸。王鹏说:“我每天都不断在学习中调试,调试中学习。”也许是把时间都献给了工作,到现在王鹏还是个“单身汉”,大家都很关心他的个人问题,每次领导见到他都会叮嘱说“赶紧找个女朋友”。一谈到这,王鹏总是笑笑说,“感谢组织的关怀,也感谢家人和朋友的理解支持,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先把工作做好。”看到很多同事初为父母,但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对家庭、对孩子亏欠很多,王鹏希望自己可以“轻装上阵”,他相信在项目成功之时,也能收获个人幸福。

谈及团队伙伴,王鹏说:“我们的团队成员思想觉悟、技术水平、理论水平都很高,大家做起事来很有干劲。”虽然工作中经常遇到诸多困难,但王鹏总是坚持站位全局,周密细致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他常和团队成员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在“铁人”王鹏的带领下,项目团队立下誓言:“不忘初心使命,保证完成科研任务!”

“我们就该扎根一线、勇挑重担!”

李云飞在三所主要负责项目的核心工艺段的设计、研发以及试验工作,任务要求高、难度大,面对挑战李云飞说:“作为新时代核工业青年,我们就该扎根一线、勇挑重担。”在李云飞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该项目顺利突破了基础物理关键技术,获得了最为完备而精确的基础物理数据,优选确定了较佳的技术路径,完成了技术原理性验证和总体试验验证,并确定核心总体参数,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点项目的规划论证及工艺设计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兼具极高的研究和实现难度。李云飞深知该项目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他缜密分析、严谨论证,结合多参数试验验证结果,明确了工艺段的总体设计指标和实现途径,充实完善了工程规划论证所需工艺参数等内容,有效地支撑起项目总体规划。李云飞积极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长期奋战在工作一线。一份付出换来一份回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项目顺利通过试验,完成了单项技术攻关工作,突破原有技术瓶颈,确定出较为可行的工艺路线,大幅提升了核心工艺指标,满足了总体工程的应用要求。

根据项目需要,李云飞承担了研发专用在线监测设备工作,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他明确了适用于工程的监测参数指标、完成了关键设备样机实现等相关工作,最终实现了关键设备的定型与工程应用。该设备既能有效解决工程运行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在线监测难题,还可应用于宇宙科学等多个高精尖科研领域,具有较高科研及应用价值。

项目具有极大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现难度,想要更好地完成挑战,就要科研素养和团队管理一手抓,李云飞作为研究室主任,迅速成长为行政管理人才,负责研究室内管理工作,组建出一支极具战斗力的科研团队,他主动关怀年轻科研人员,为他们的成长指引方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下,李云飞也逐步承担起总体技术领域带头人的重任。

“我们就要能吃苦、能战斗、能创造!”

“每次试验,他通过历史数据和理论模型推演出来的结果几乎能与真实的实验结果相符,真是神机妙算!”他是卢肖勇, 202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三所,从事科研项目研究设计、工艺提升和理论构建工作。

作为清华大学与核理化院联合培养的博士,早在读书期间,卢肖勇就参与到项目的研究工作中,一开始,主要负责项目的理论计算工作,大家时常开玩笑说,“卢博士是我们的八核主脑,每次我们一大帮人忙活了半天做试验,不过是一个验证而已,卢博士早已提前安排的明明白白。”2020年,项目在长时间试验中暴露了装置工艺问题,大幅度制约了系统的长时间运行能力。面对突然发生的技术问题,所领导找到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的卢肖勇,问他有没有信心解决该项问题,卢肖勇坚定地说:“有信心!”

说干就干,卢肖勇放下手中的论文,冲锋在前,立马投入到理论模拟工作中,获得了系统关键参数,明确了各试验参数条件下的主要物理过程和物理机制,指出了装置和工艺的优化方向,开展相关优化验证试验。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度,卢肖勇见缝插针,利用零碎时间修改论文,在工作现场进行博士论文答辩,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不负众望,完成了设备的试验考核及试验验证工作,解决了相关装置问题,有力地保障了系统的长时间稳定运行。

谈及承担的科研任务,卢肖勇坚定地说:“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带来压力是必然的,但我更享受突破每一项技术难关带来的喜悦,获得的成长。”工作中,卢肖勇始终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按时完成项目节点任务,他曾放弃周末休息时间, 连续两个月“泡”在试验室里,哪怕在生病期间,他也始终把工作摆在第一位。某日凌晨3点,卢肖勇在床上翻来覆去,肚子疼的实在难以忍受,不得已敲开了隔壁宿舍同事的门,请同事送他去医院。大家马不停蹄赶到医院检查后,医生确诊卢肖勇得了阑尾炎,要马上做手术。手术完成后,所领导来医院探望卢肖勇,他睁开眼看到领导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好意思,耽误工作了。”病床旁站着的同事们听到后无不为卢肖勇的敬业精神而感动。

如今,卢肖勇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成长为一名青年骨干,担任研究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着一支30余人的团队在科研项目中攻坚克难。卢肖勇说:“青年干部就要勇于担责、不抢功劳,让团队每个人都有事干、每项事有人干,确保高质量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初带团队,他总是反复思考如何能将队伍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他希望能为团队的每一名成员创造良好条件,帮助大家快速成长。作为党支部书记,他经常和大家聊天谈心,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他结合每个人的能力特长分配工作,激发大家的热情与活力,努力打造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创造的坚强队伍。

像这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科研人员三所团队里还有很多。他们不忘初心,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国家重托;他们牢记使命,为核事业不懈努力奋斗。他们是尖兵、是利刃、是为了“强核强国 造福人类”的神圣使命冲锋在前的战士,只为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发起挑战,全力以赴为我国核科技事业再创辉煌、再立新功!

(作者:李华苑  作者单位: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