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日前,环保部召开第四次全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周贤生部长发表讲话指出,要把握规律科学决策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
周贤生指出,今年3月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们是一个警示。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坚持安全至上,组织力量对我国核电进行全方位评估和论证,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同时,要切实加强放射源管理,避免发生公共事件、祸及人民群众。
周贤生强调,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前苏联带来沉重灾难;2011年发生的福岛核事故,对日本政局产生较大影响。迄今仅有的两起7级核事故,都引发了世界大国的政治风波。核事故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政局动荡,主要在于核与辐射安全体现了国家机器的掌控能力,牵动了公众对国家安全的信心。尽管中国的体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同样难以承受核与辐射安全事故带来的严重冲击。尤其当前,中国正处于加速转型的历史阶段,更需要杜绝一切可能的安全隐患,在稳定中谋求发展。
周贤生指出,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支撑。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核能作为目前唯一可大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对于确保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任何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都不能明显增加公众的风险,核能与核技术的开发利用也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和前提。要不断加强监管,并妥善处理处置放射性废物,既为当前和未来的能源供应增添保障,又使得生态环境安全免受放射性的危害。
周贤生指出,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一起核事故就可能导致数百平方公里土地变成荒坟;一枚放射源的丢失可能引起若干人员遭受辐照伤害甚至死亡。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些威胁群众健康的潜在风险,就有可能变成现实的危害。如果不能切实维护核与辐射安全,进而使广大群众的健康受到威胁,我们将无法向人民交代。
周贤生强调,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是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有效举措。核能与核技术利用成为少数有核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博弈的焦点之一。对内提升核与辐射安全水平,对外积极稳妥参与国际合作,既有助于提升有核国家的形象,也牵扯到一些核心利益。中国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大国,总机组数量和总装机容量均为世界第四,在建机组数量则是世界第一。我国核与辐射安全水平的高低,关系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的发展空间,关系国家形象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周贤生进一步强调,相对于环境保护其他领域的工作,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必须深刻把握其特有规律,才能实施有效监管,收到良好成效。
第一,正确认识安全规律的可知性,树立确保核与辐射安全的坚定信心。实际上,“核”并不可怕,按规律办事,核就是绵羊,可以为我所用;不按规律办事,它就是出笼猛虎,必然会伤人。对待核安全,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因噎废食。要树立信心,坚持以科学的方式、谨慎的态度开展工作,核与辐射安全就能够得到确保。
第二,正确处理安全保障与核事业发展的关系,努力除弊兴利。人类社会的任何一项文明成果,都是利弊共存。就核能与核技术利用而言,生产活动与安全问题总是如影随形、不可分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享受“核”带来的福利和便利的同时,又努力避免不可接受的安全风险。在安全保障与核事业发展的矛盾中,必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理清工作思路,确保实现安全发展。
第三,正确对待人类认知的局限性,遵循纵深防御的根本原则。人类认知存在局限性,对于自然现象、规律乃至人类自身的行为,还有很多空白。必须采取纵深防御的原则和多重保护的手段,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要把细节考虑得极速体育app_极速体育直播-平台*官网一些,把情况设想得更复杂一些,把防御措施设计得更完善一些,把安全裕量打得更充足一些,这样做尽管会提高一定的成本,但从全局、从长远来看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第四,正确把握必然与偶然的关系,采取预防与缓解并重的应对措施。安全问题具有或然性,就是安全事故发生与否是概率问题,可高可低,但总会大于零。任何安全措施都只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而无法彻底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要做好源头防范,进一步提高安全功能的保障能力和可靠性,尽一切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要做好应急处置,一旦发生事故,要有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有效缓解事故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要让群众健康免受侵害、让社会稳定免受干扰、让资源环境免受污染、让公私财产免受损失。
第五,正确理解安全问题的短板效应,推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向全过程延伸。安全问题具有系统性和普遍性,任何活动、任何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安全问题,必须从相关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着手,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采用系统性的方法,在设计、制造、建造、运行、退役的“全生命周期”加强监管,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建造监理、质量控制等所有领域与环节,弥补安全不足,强化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