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广核集团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标志着中国核电建设开始向西部推进。从中国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不久前开工的海南昌江核电站,我国核电建设一直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东部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工业与生活用电需求较大;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东部地区靠海,可以为核电站运行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从电网的规模来看,东部地区有更加坚强的电网,能够支持大容量的核电机组。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以及制造业向西部的迁移,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电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促使中国核电开启了“西进运动”。
广西需要核电
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清洁、可靠的核电是对西部电力供应有力的补充。然而,中西部地区同时也是水资源贫乏的地区,这也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中西部省份都适合建设核电。而广西、湖北、湖南等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发展核电是一举多得之选。广西是我国唯一靠海的西部省份,这也是其能够获批我国西部首座核电站的重要原因。
广西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指出,经初步估算,2010年广西电力缺口达41.8-285.8万千瓦,2015年电力缺口908.6-1463万千瓦, “十二五”期间需按排15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才能满足广西电网电力负荷发展的需要。对于一次能源匮乏的广西来说,充足的电力供应是支撑其未来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广西的主要能源几乎全靠区外供应,能源供应对外依赖程度高。红水河水电虽然比较丰富,但到“十一五”末期水电开发已基本上饱和,要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必须转变增长方式,采取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建立安全、可靠、稳定、经济的能源保障体系。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划,至2020年广西核电开发总规模1800万千瓦,投产总规模1200万千瓦。
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位于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红沙?,厂址地处钦州湾盆地西北边缘。防城港核电站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采用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建设两台单机容量为108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工程总投资约260亿元。首台机组预计于2015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营。一期工程由中广核集团与广西投资集团按61%和39%的比例出资组建的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工程设计、工程管理、设备制造、土建施工、安装调试、运营管理等均由国内企业承担,单机组有效建造工期为56个月,设备国产化率将达到87%。
核电给广西带来什么
与对缺电的担忧相比,投资规模大、建设工期长的核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的特殊角色——可观的利税收入、显著的减排效应、对周边经济可持续的带动作用等,使全国各省区,不分沿海还是内陆,都把争取让核电项目落户本地区作为区域规划的目标。
历经五年的筹备,八桂大地终于绽放核电之花。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我国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等。
据介绍,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建成后,年可实现上网电量约150亿千瓦时,全部供应南方电网。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相当于减少消耗原煤600万吨。
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可带动全社会相关行业总产出增长约778亿元,创造全社会总就业岗位84.2万个。建成后每年可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150亿千瓦时安全、清洁、经济的电力,拉动全社会总产出增长约142亿元,创造全社会总就业岗位12.3万个,有力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核电从沿海走向内陆的探索
我国核电建设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已成大势所趋。目前,湖北、湖南、江西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三个项目都在为开工作积极准备。国际有内陆核电建设经验的相关企业也正在积极活动,希望能够参与其中,分享中国核电发展带来的收益。
防城港核电项目作为核电建设从沿海向内陆延伸的过渡,其中的很多经验值得今后的内陆核电项目借鉴。
中广核工程公司防城港项目总经理张远征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厂址周边配套资源不充足。例如,防城港核电项目周边的电网线路老化、可靠性低,对正常施工有较大影响。在防城港项目上,中广核工程公司是通过购置柴油发电机,自备电源来应对电网供电不稳定的问题。“事实证明,这些辅助设施是必要的。”张远征说,“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曾经出现施工电源突然停电的情况。这时,之前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展的应急演练就发挥了作用,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如果当时出了问题,那厂址可能都要重新进行评估,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另外,防城港地区气温高、阳光照射时间长、雨水充沛,对工程施工有较大影响。通常核电主体工程施工的设计规范要求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以下,而当地白天气温在33度以上。混凝土浇注需要连续浇注45个小时以上,这就决定了即便在夜里气温降低的时候施工,浇筑过程也还是要经历白天的高温时段。而如果等待气温季节性的下降,又面临雨量过大的问题,这给施工带来了较大困难。在防城港项目上,中广核工程公司通过采取多种降温措施并巧妙躲避高温时段顺势而为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针对广西雨量大的特点,加大了对排水设施的投入。
西部地区的电网结构较为薄弱,对大容量发电机组的承受能力有限。比如在电网负荷发生较大波动时,电网就需要大容量发电机组具有较强的调峰能力以保持电网稳定。而如果电网结构中的电源点很丰富,一个电源停下或电网负荷有一个增跃,其它电源多发一点电就能保持电网的稳定。因此在建设核电的同时,西部地区应该考虑到应对电网薄弱的问题,提前进行规划建设。“电网的容量越大,核电建设受外界的影响越小。”张远征说,“我们在和南方电网公司、广西电力设计院共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但还需要加大投入。”
争取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建设”
防城港核电站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先建设两台机组。据介绍,中广核集团在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已经在为后续机组的建设进行准备,以发挥核电集约化、规模化建设的优势。
目前,中广核集团在大亚湾核电基地、辽宁红沿河项目、福建宁德项目、阳江核电项目上初步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建设。以红沿河项目为例,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合同采购部经理石亮民曾表示,红沿河核电项目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连续建设,建设投资将可节省十几亿元人民币。
张远征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如果在同一厂址建设多台同技术路线机组,可以共享大量设施、备品备件、管理制度以及人力资源,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节省投资。而防城港项目的厂址条件经过勘察、测算和试验分析,证明其适合群堆建设的模式。
“我们目前已经开始实施了能够提前准备的工作,包括码头、厂地平整、设施布置、海工工程等。”张远征说,“如果这些工作不提前准备,后续项目上来的时候再想修改就很麻烦就将带来重复建设与投入等问题,增加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管理难度。”
在同一厂址、采用相同技术、由同一家企业建设和运营的“三同”模式所产生的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不仅表现在工程建设方面,还表现在核电站的运营管理方面。大亚湾核电基地四台在运行机组的群堆专业化统一管理,已被业界公认有利于实现运营管理人才、技术和经验的共享,有效地降低单个核电机组的运营成本,提高安全运营管理水平。
实现防城港核电站6台机组连续建设,不仅是工程建设单位的期待,也是广西能源发展的要求。按照广西发改委此前发布的信息,防城港核电站6台机组全面建成后将为广西增加600多万千瓦的清洁电力装机,相当于广西“十二五”期间电力装机缺口的40%,可以极大地缓解广西水电开发饱和、北煤南运紧张的局面,为广西未来的发展补足后劲。
而如果按照广西的核电发展规划来看,2020年投产12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意味着建成防城港6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仅完成了规划目标的一半。未来5年内,广西至少需要再开工一座4-到6台机组的核电站,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但不论怎样,防城港核电项目已经在中国核电向西部推进的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